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正文
曹无妄先生祠堂淳祐十年十二月 宋 · 李伯玉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九八四
无妄先生之没六十有七年,祥刑蔡公始命建祠于邑庠。
既舍菜,邑士合词命伯玉记牲石。
伯玉学未闻道,知不足以知先生,独念去先生之世若此其未远,近先生之居若此其甚迩,彰往行以诏方来,其尚奚辞!
伯玉孟子没,圣人之学不传,濂洛诸儒探赜索隐以继其绝,至文公集诸儒之大成,阐教考亭,吾邦之士及门最众。
程公正思、董公叔重,俱号高弟,而知之深、望之厚,则于先生尤致意焉。
颜子之夭,冉伯牛之疾,圣师为之屡叹,则文公于先生之没,安得而不为斯文惜哉!
先生既不肯以师道自居,而学校释奠于其先师之礼,则亦久而未讲,嘉言善行,独赖墓表之存尔,则蔡公此举,岂徒蒐补缺典而已哉!
风厉多士,尚友古人,固所以为教也,于于衿佩,拜谒祠庭,亦思蔡公之所以教,而思先生之所以学乎?
先生之学,穷理以致其精,反躬以践其实,不肯以一善成名者也。
自读程氏书,慨然弃旧学而覃思六经,既求之沙随程氏象山陆氏兄弟,复寓书南轩张氏,而就正焉,晚登文公之门,始有定论。
然义理有疑,必反覆以归于是而后已,一辞未莹,虽师说不茍从也。
伯玉间得其往复书简读之,见其不汩于流俗,不溺于异端,不惑于一超顿悟之说,下学之功,正大平实,条理精密,莫非所以为上达之基,而其任重道远之志,孳孳毙而后已。
呜呼!
使先生而寿考,则文公所谓斯道之传,其庶几者,岂虚语哉!
然则先生之所植立,岂非后学之所当师,祠事之举,岂非风教之先务与!
记曰:凡学官先事,士先志。
居官而思其所当事,蔡公之职尽矣。
为士而思所当志,吾党之士尚勉旃哉!
先生讳建字立之
蔡公讳杭,字仲节云。
淳祐庚戌十二月壬戌朔
按:同治《饶州府志》卷二七,同治十一年刻本。
滕德粹 南宋 · 朱熹
 出处:全宋文卷五五三九、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》卷四九、《古今图书集成》学行典卷一○六
冬来却幸稍健,正思、叔重来,得数日之款,亦足少慰离索。
但念吾友昆仲不知近日功夫如何,切宜痛加矫厉,专一用功,庶几不至悠悠,虚度时日也。
程正思 南宋 · 朱熹
 出处:全宋文卷五五四二、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》卷五○、《古今图书集成》学行典卷九九
病倦,不敢极力观书。
闲中玩养,颇觉粗有进处。
恨相去远,不得朝夕款聚。
亦幸有一二朋友在此,不废讲论,因事提掇,不为无助。
不知正思能一来否?
沙随程丈闻亦欲入闽,不知何时定成行也。
闻其制度之学甚精,亦见其一二文字,恨未得面扣之耳。
清卿省处恐靠不得,不知他日来如何做功夫。
离群索居,易得钝滞了人,甚可惧也。
程正思 南宋 · 朱熹
 出处:全宋文卷五五四二、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》卷五○、《古今图书集成》经籍典卷二八九、《宋元学案补遗》卷六九
所喻数说皆善。
《孟子》中间又改一过,不记曾录去否?
今恐未曾,别寄一本。
但初看甚分明,今读之又似不分晓,试更为思之。
如来喻固佳,初欲取而用之,又觉太繁,注中著不得许多言语。
今可更约其辞,为下数语来。
若发脱得意思分明,又当改却此说乃佳也。
致知说及他数处近改者,德粹写得。
今有所改《或问》一二条,亦写寄之,可就取看。
日新一条,似比旧有功也。
发见之说,已具叔重书中,可更相与详之。
此是日用功夫最精约处,与向来五峰、敬夫之说不同,可更思之。
恐说未透,却又须别下语也。
大学或问》所引《孟子》,正是传授血脉,与援引牵合者不同,试更详之。
人心道心,近书虽云无疑,恐亦有未彻处,故犹有不善看之说,亦请更察之也。
其他所论大概皆正当,但于曲折处间有未察,则恐于所谓亭亭当当恰好处未免不子细也。
大抵近日朋友例皆昏弱无志,散漫无主,鞭策不前,独正思笃志勤恳,一有见闻,便肯穷究,此为甚不易得。
常与朋友言之,以为为学正须如此,方有可望。
然亦觉得意思有粗疏处,辨论功夫胜却玩索意思,故气象间有喧闹急迫之病,而少从容自得之意。
此为未满人意耳。
董叔重 南宋 · 朱熹
 出处:全宋文卷五五四四、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》卷五一、《古今图书集成》学行典卷一一九、一三二、《朱子论学切要语》卷一
所论心之存亡得之。
前日得正思书,说得终未明了。
适答之云:「此心有正而无邪,故存则正,不存则邪」。
不知渠看得复如何也。
但来喻所谓深体大原而涵养之,则又不必如此。
正惟操则自存,动静始终,不越敬之一字而已
近方见得伊洛拈出此字,真是圣学真的要妙功夫。
学者只于此处著实用功,则不患不至圣贤之域矣。
汪子卿 南宋 · 朱熹
 出处:全宋文卷五五五八、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》卷五四、《古今图书集成》学行典卷五五
一别累年,疾病多故,不获以时致问讯,第积驰仰。
正思之来,辱手书两通,意厚礼勤,有非区区浅陋所敢当者。
然足以见好学之笃,虽老而不忘也。
信后冬深,寒暖不常,不审尊候何如?
伏惟起处万福。
犬马之齿虽在贤者之后,然今亦是老境。
平生为学非不究心,然未有大得力处。
三复来诲,皆其力之所未能及者,而何足以少助于高明?
意之勤,亦不敢隐其固陋耳。
窃味来书所引《论语》数条言仁甚悉,而所论反复亦不为不详,独于仁之一字义理意味与其所以用力之方皆未之及。
岂其于此固有以默契而忘言也耶?
不然,则仁之所以为仁者初未尝晓然有见于心而的然有得于己,吾恐所谓不违不害者之茫然如捕风系影之无所措,而所以处夫穷通得丧之际者或未能泰然无所动于其中也。
长者之明,虽不至此,然以所谓变通之术者观之,则有以见其未免于彼之重而此之轻也。
子贡无谄无骄之问,盖自以为至矣,而夫子以为未若乐与好礼,何哉?
无谄无骄,则尚局于贫富之中;
乐且好礼,则已超然乎贫富之外也。
然其所以至此,则必尝有所用其力矣,非规规于两者之间,有所较计抑遏而求出于此也。
又况于自料其必有所不安而预为变通之计,则恐其所立又将出于无谄无骄之下也无疑矣。
区区鄙意窃愿长者于此姑无恤其他,而深探圣贤之言,以求仁之所以为仁者,反诸身而实用其力焉,则于所以不违不害者皆如有物之可指,而穷通得失之变脱然其无与于我矣。
不识高明以为如何?
若有未安,幸复见教也。
李公晦 南宋 · 朱熹
 出处:全宋文卷五五七四、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》卷五九
所喻数条,苏氏远虑之说只是譬喻,未必专以地言。
谋道一章,若取旧说,则二语为复出矣。
兼又有以学求禄之嫌,恐不若今文协而义精也。
知及仁守之说则是,但此亦泛言,如云知之非艰,行之惟艰,古之圣贤亦未尝无此戒也。
恕之示义亦佳,先儒训诂直是不草草也。
正思所言,览之令人感叹。
偶其乡人有在此者,当转致其家也。
至之一族被扰非常,极可念。
渠近日讲论尽精细,但前日忿不思难,生此事端,累及无辜,为可恨耳。
闻其敌近日遣人四出捕缉,有来此登门寻觅者,惜不及知,不得收缚送官耳。
近日章、徐、皇甫、黄商伯四章各出何人之手?
幸密批示。
跋程董二生学则1187年11月27日 南宋 · 朱熹
 出处:全宋文卷五六二七、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》卷八二、《程董二先生学则》卷首、《晦庵题跋》卷一、康熙《西江志》卷一九六、同治《饶州府志》卷二八、同治《德兴县志》卷九 创作地点: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
道不远人,理不外事,故古之教者自其能食能言而所以训导整齐之者,莫不有法,而况于家塾党庠遂序之间乎?
彼其学者所以入孝出弟,行谨言信,群居终日,德进业脩,而暴慢放肆之气不设于身体者,繇此故也。
番易程端蒙与其友生董铢共为此书,将以教其乡人子弟而作新之,盖有古人小学之遗意。
余以为凡为庠塾之师者能以是而率其徒,则所谓成人有德,小子有造者,将复见于今日矣。
于以助成后王降德之意,岂不美哉!
淳熙丁未十一月甲子新安朱熹书。
题石乳寺1180年5月5日 南宋 · 朱熹
 出处:全宋文卷五六三五、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》卷七 创作地点: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石乳寺
淳熙庚子重五日晦翁程正思、陈彦忠、俞季清来,翁子在、甥魏愉从。
题叠石庵 南宋 · 朱熹
 出处:全宋文卷五六三五、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》卷七
晦翁程正思、丁复之、黄直卿俱来,览观江山之胜,乐忘归。
时淳熙己亥重午日翁子在、甥魏愉侍行。
求放心斋铭 南宋 · 朱熹
 出处:全宋文卷五六六○、康熙《西江志》卷一九八、《渊鉴类函》卷二六一、道光《鄱阳县志》卷三一、同治《德兴县志》卷九、同治《饶州府志》卷三、二八、《宋元学案补遗》卷四九
番阳程正思作求放心斋,汪子卿、祝汝玉既为之铭,新安朱熹掇其遗意,复为作此:
天地变化,其心孔仁
成之在我,则主于身。
其主伊何?
神明不测。
发挥万变,立此人极。
晷刻放之,千里其奔。
非诚曷有?
非敬曷存?
孰放孰求?
孰亡孰有?
诎伸在臂,反覆惟手。
防微谨独,兹守之常。
切问近思,曰惟以相之。
按: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》卷八五。又见《性理群书句解》卷三,《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》卷一○八,《古文集成》卷五○,《古今事文类聚》后集卷二○,《濂洛风雅》卷一,《文章类选》卷一八,《永乐大典》卷二五三六,弘治《徽州府志》卷一一,《文翰类选大成》卷一○七,《性理大全书》卷七○,《新安文献志》卷四七,《古今图书集成》学行典卷一二三、考工典卷八七。
程正思画象赞1192年9月 南宋 · 朱熹
 出处:全宋文卷五六六一、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》卷八五、《新安文献志》卷四七、康熙《西江志》卷二○○、雍正《江西通志》卷八八、《宋元学案补遗》卷六九 创作地点: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
程君正思画象,朱仲晦父作赞:
呜呼正思
退然如不胜衣,而自胜有以举乌获之任;
言若不出诸口,而卫道有以摧髡衍之锋。
俛焉日有孳孳者,吾方未见其止,乃一朝而至此,则天曷为而不假之寿,以成其终?
呜呼!
此犹未足以见其七分之貌,来者亦姑以是而想象其遗风。
绍熙壬子重阳前一月书。
底本原注:「月字疑日字之误」。
记游南康庐山 南宋 · 朱熹
 出处:全宋文卷五六五九、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》卷八四、《庐山纪事》卷六
晦翁程正思、丁复之、黄直卿俱来,览观江山之胜,乐之忘归。
时淳熙己亥重午日翁子在、甥魏恪侍行。
通判恭州江君墓志铭1185年2月 南宋 · 朱熹
 出处:全宋文卷五六八二、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》卷九二 创作地点: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
君讳介,字邦直姓江氏
曾大父时,大父梦符,父衍,世居徽之婺源,未有仕者。
至君始居饶之德兴,以乡举中第,至通朝籍而赠其父宣教郎,遂为德兴人
君少颖悟,年十五六治举子业,乡先生亟称之,君不自多。
一日,读程子书至水清性善之说,喟然太息。
视平日所学,不过为利禄,有不足为者。
亟走谒衢州徐先生诚叟,以书道其所志而请业焉。
徐读书,喜谓其徒曰:「此可与共学矣」。
居数年而归,更以其说授学者,多所兴起。
初仕迪功郎兴国军司户参军
先是,受俸米者率倍其券,君独不取,其予人也亦然。
郡将试以难事,又皆从容以决,遂以廉吏荐之。
从事郎,调隆兴府进贤
将行,会天旱民饥,度比至官,且不及事,亟移文喻民广殖牟麦。
民知君之爱己也,闻其且至,争相扶携,拜迎马首。
既至,不暇燕飨,倍道趋府,极陈所以拯救之策甚备。
富民舒氏当出谷馀万斛以粜,而自请以缗钱输府,冀得免粜规赏。
君争之力,帅守龚公茂良不悦,而君执议愈坚。
龚公始悟,从君计。
而君不俟报,已先喻舒氏出其谷矣。
视饥民尤困惫者收养疗治,赖以全活者甚众。
既而旁邑官吏多以救饥受赏,或喻君盍自言。
君曰:「民饥而令食之,犹子饥而母乳之也,敢幸赏乎」?
会诏蠲民田半租,君白部使者程公大昌曰:「常时输租,虽合勺之畸,亦必使就盈数。
今若但减其半,则全户输一升者名减五合,而实犹输一升也。
若自全户三升以下悉蠲之,则贫民被实惠矣」。
程公以君语闻,诏从之。
程公喜,举酒属君曰:「君宰百里而惠加一路,可谓仁人之言矣」。
君始至官,有旨新沿道厩置
时民方饥瘁,闻是令下,欲相率逃去。
君喻以不得已之故,且为率温户金,伐道旁木,彻废佛屋,以助其役。
民喜趋事,而执牵者亦便安之。
未几,密院又颁新图,漕台趣使改为甚亟。
君言:「前役未既,后役复兴,民且不堪。
广西之马岁不过三十纲,纲不过五十疋,新图乃度为容二百四十疋者,亦何为乎?
且马之息耗,在刍秣之盈虚。
今不察兵吏之盗其廪,而必病民以丰其屋,尤非分之所安也」。
使者是其言,县得罢役,而旁邑亦有赖以免者。
天子以连岁旱饥,诏吏敕民修筑陂塘以为之备。
吏惰不供而畏罪以希赏,至有未尝一施畚锸而以讫事告者。
君独出入阡陌,推上德意,喻民以利害之实而身劝督之。
民感君诚意,作治如法。
后虽恶岁,犹得半稔。
君又深以狱事为己忧,籍逃田,收其租为系囚食饮医药之费。
言于宪台,而刻其事于石。
暇日延见学子,教以孝弟忠信,亹亹不倦。
且祠唐故隐者崔君于学,以风励之。
宣教郎、知兴国军永兴县事。
君旧为郡掾,习知其俗。
到官,移书诸台,为陈五事:一曰税重之弊,二曰准衣之弊,三曰续起上供之弊,四曰累年不放水旱之弊,五曰鱼池榷税之弊。
其言明白恳切,览者动心,然卒无有能行之者。
盗劫民尹惠政家,杀其奴而逸。
尉恐负课,胁惠政使自诬为杀奴者。
知君不可欺,赂吏移鞠军狱。
君条其可疑者九事,毅然以去留争之,惠政乃得免。
永兴田多水少,君以水种丰凶不可期,则兼课陆种,立赏劝募,父老传诵,至于感泣。
天申锡宴,旧例百物皆取之民,吏缘为奸,费且数倍。
白太守和市予直,民甚便之。
郡当通衢,使客接踵而力役不均,有一岁而数役者,有终身不一行者。
君至,始为籍以均之。
他所以便民者多此类也。
奉议郎四川总领司主管文字
总领主饷大军,平时未尝与民事。
至是,东川大饥,君言于其长太府卿李公昌图,请得库之羡钱往赈之。
李公以为然,得缗钱五十四万以行。
漕米劝分,极力拯救。
既又尽蠲被灾郡县田租,而以所赍官钱代输。
水浮陆走,冲冒暑暍,至感疾以归。
而果、合、昌、普、广安数郡之民争绘像立祠以报其德。
金州民千馀家以负茶租逮系笞箠十馀年不得释,君一旦白除之,无不鼓舞感泣而去。
遂宁守李公焘闻之,以书遗君曰:「公两邑之政,可比古之循吏。
而见于文字者,又皆如丝麻谷粟之有用于世。
今来佐馈军而幕府施设有忠厚之称,盖贤者之助多矣」。
秩满将归,而诸使者留之,使从外铨调补通判恭州事。
非其志也,因以檄书至武昌,已事而归。
舟次江陵,则不幸而以疾卒矣。
卒时年五十八,淳熙十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也。
君为人诚悫敦重,不妄言笑。
意所与合,开心见诚;
即与异趣,虽对之终日,如未尝有人。
少时贫窭,裋褐不完,而处之怡然,不妄以一毫取诸人也。
丧亲,毁瘠甚。
事兄敬爱有过人者,自奉省约而周赡族姻甚厚。
徐先生之丧,为位以哭。
遇讳日,为却酒肉以报。
居官廉直,不可屈挠,孜孜焉以爱民为事。
兴利除害,如己嗜欲。
至于身之利害,则未尝有毫发顾藉意也。
上官有所不合,争辨反复,词旨慷慨。
始虽小忤,然以其发于诚心,卒多听纳,或遂为知己。
如龚公,尤相爱重,还朝欲荐之,迫铨法当试邑不果。
君于听讼折狱察见底蕴,而风喻开诱,卒多归于仁恕
所治两邑,狱空皆岁馀。
它日道出其竟,民老稚相携持,罗拜道周,有屑涕扶舆而不去者,送之或越竟而后反。
君为文不务雕刻,而辨说纵横,词气卓荦,曲尽事理。
有《玉汝堂集》藏于家。
君之配孺人胡氏。
子男四人,元恭、仲恭、叔恭、懿恭。
女二人,其婿舒竦、汪升之也。
君卒之明年元恭等乃克以君柩还里中。
明年二月壬戌,遂反葬于婺源瀛山大田之原。
元恭以予之与君善也,使君门人程端蒙状其行事,来拜泣请铭。
其事皆予素所闻者,且哀君之命止于此而不得尽其用以厚其泽于吾民也,为之铭曰:
学以为己,仕以为人。
廉直不挠,有志必伸。
惠满一同,溢于四邻。
士饱馀功,野殍怀仁
才雄气刚,一言万钧。
退省其私,嗛嗛恂恂。
宜登天朝,正色垂绅。
婴鳞折角,卒惠我民。
云胡不吊,陨于中身?
欲考其德,订此墓文。
董君景房墓表1186年3月2日 南宋 · 朱熹
 出处:全宋文卷五六七七、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》卷九○、同治《德兴县志》卷九 创作地点: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
番阳董君景房者,讳为良,世家德兴之海口。
大父浚始仕,至宗正少卿
父元一,秀州司法参军
君少有大志,尝学于江山徐公诚叟先生之门,受其说而归。
益务求友,讲而修焉。
不数年,遂以文行闻于州乡。
再试礼部不第,退处于家,读书讲学,不复以声利荣达为事。
乡人相与益高仰之,而君之学盖日进月益而未可量也。
淳熙十一年九月,一旦得疾卒,年甫五十有四。
士友闻者莫不哀之。
盖君为人傥荡无城府,家故饶给,兄弟始求分异,君力止之,不可,则尽听其所择,而独取其所遗及故书数箧藏焉。
既而兄弟或破其产,君极力资奉,不计有亡,死者葬之而抚其孤焉。
族姻乡党之贫无归者衣食之,罢不能者教诲之,不幸而有急难者救护之,皆极勤恳。
斗讼之不决者,为晓譬以义理,往往心服,失其所争而去。
岁饥,奸民肆掠,物情大恐。
君为官画策,以便宜发廪振贷,而密以兵掩其渠帅寘于法,人赖以安。
雅有当世之志,于官政民俗弛张之际尤孜孜焉。
尝记其见闻思虑所及者,作《活国书》一编,其言质悫详尽,不为华靡,而所规画常以厚下固本为先,识者韪之,恨其不得见于用也。
君娶周氏,子男二人,从起、从治。
女六人,其三已适人,进士齐节、程矩、齐牧其婿也。
君卒之明月,葬其里之黄柏原
沙随先生程公可久雅知君,实铭其圹。
而从起又以君友人太学生程端蒙之状来请文,以表墓上。
予故家君旁县,顷岁还里中,君以所论经子诸说来见。
别后又数以书来,有所问辨。
时君犹有四方之志,予因以所闻古人为己之说告之,而君不以其言为非也。
然则其可无词?
乃取程生状,摭其可纪之大者,书以授从起,俾归刻之。
呜呼,君则已矣!
而予言不没,则百世之下于此尚有考也。
淳熙丙午三月庚辰宣教郎直徽猷阁主管华州云台观新安朱熹述。
程君正思墓表1191年11月1日 南宋 · 朱熹
 出处:全宋文卷五六七八、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》卷九○、《新安文献志》卷六九、《南宋文录录》卷二四、同治《德兴县志》卷九 创作地点: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
士患不知学,知学矣,而知所择之为难;
能择矣,而勇足以行之,内不顾于己私,外不牵于俗习,此又难也。
呜呼!
番阳程君端蒙正思者,其所谓知所择而能行之者欤。
乃不及一试,而又无年以死,使人不得见其德业之所成就,是可哀已。
正思天资端悫,自幼已知自好。
稍长,即能博求师友以自开益,遂以词艺名荐书。
既乃见予于婺源,闻诸老先生所以教人之大指,退即慨然发愤,以求道修身为己任。
讨论探索,功力兼人。
虽其精微或未究极,而其固守力行之功,则已过人远矣。
始时名下之字同于周程,至是亟请其父而更焉。
其居家事亲能开义理于几微之际,多所感悟而不失其驩心。
丧母,葬祭推本古经,以正流俗之谬,乡人多以为法。
其在太学,侪辈类趋时好,不复知有圣贤之学。
正思择其可告语者,因事推诚,诲诱不倦,从而化者亦颇众。
然其为人刚介,不苟合。
闻人讲学议政有所未安,辄造门辨质,或移书譬晓,必极其是非可否之分而后已。
会大臣有乐豪纵而贱名检者,见修士即以邪气目之,而又言于上曰:「是属且能亡人之国」。
于是学官承其风旨,因课试发策,直以王、程、苏氏之学为问,盖将以其向背为取舍,对者靡然,无敢正言其失。
正思独奋笔抗论,无所依违,而所以分别邪正之间,轻重浅深又皆中理。
虽竟以是无所合而归,然其抑邪与正之助亦多矣。
既归,即以病不起,绍熙二年十一月一日也,享年四十有九。
闻者莫不哀之。
方疾革时,手书来曰:「端蒙死不恨,恨不克终养而卒业于门耳。
然已无可言,愿先生自爱,蚤就群书以俟来哲。
世不我知,天岂亦不我知也哉」!
予雅意正思任道勇而用志专,必能卒究精微之蕴,以广斯道之传者。
遽读其书,不觉失声流涕。
既而视其笔迹谨好如常日,又知其间于死生之际如此,为之痛惜,久而不能平也。
明年正思之父将葬正思于其乡之某处,使其二弟端临、端本状其事以来,请所以表其墓者。
予按其言,正思曾祖宏,祖汝能,皆有乡行。
父易,今以修职郎致仕。
母俞氏,妻王氏。
生一男,师圣
一女,适同县董浚,而它则与予所闻者皆不异。
又观其言,正思自少谨信异常儿,大父将没,知其可托,以一老婢诿焉。
正思时年十四五,涕泣受命,护视勤恳,十有六年,始终无少懈。
至是属疾,虽病,尊亲临之,必冠巾乃敢见。
将卒,悉屏妇女户外,戒治丧无用浮屠法。
所以告二弟朋友,皆人伦大法所系,不杂它语。
是皆宜书,因并前所论者书之,使碣墓上,后之君子庶有考焉。
绍熙三年秋九月乙亥新安朱熹述。
程君公才墓表1192年9月7日 南宋 · 朱熹
 出处:全宋文卷五六七八、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》卷九○、《新安文献志》卷九一 创作地点: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
绍熙二年冬番阳程君正思病且革,以书抵予告诀,且书其先大父府君之行事,而求识其墓。
予既哀正思之力学任道而不幸蚤死,又知其大父之贤如此而无所闻于后世,矧其将死,深悲之属不在它人,是固不可以无言也。
正思言,府君讳汝能字公才,天资纯笃,不由学问而孝弟忠信自有以绝人者。
父性严,府君事之顺焉。
于其行事有未安者,必以正谏,谏而不入,则退而谨伺之,意解复谏,卒听从乃已。
母得末疾,三年衣不解带,居不入室,时其起居饮食之节而躬致养焉。
虽矢溲之役,不以累它人也。
事兄谨甚,兄好饮佚游,府君惧显兄过以贻亲忧,委曲其间,弥缝甚至,卒以无间言。
亲没析其产,兄欲善田宅,恣所取无难色。
平生口无恶言妄语,足迹不涉官府之门。
居乡接物恂恂谨敕,不怒而人敬畏之。
周人之急必尽其力,虽或负之不计也。
乡人有死而亡子者,治其丧甚饬。
或欲没入其赀产,为告官立后,至今不绝。
处家慈爱而能严,子弟不敢为纤芥非理事
今没三十年,乡人行旅言之,犹有思慕出涕者。
呜呼!
兹非夫子所谓十室之邑,忠信如己者乎?
是乃三代之遗民,而非今世之士所能及也。
使其得闻圣贤之教而讲学以明之,其所至可量哉!
正思病亟,作书其详如此,而字画谨细如常时。
且谓它行之懿,犹有不及书者。
今问其家,得其世系,则番阳之程皆祖梁忠壮公灵洗
唐乾符间,有名维者,以金紫光禄大夫海州盐铁使将兵讨巢贼不利,始居饶州乐平银城
后徙新建,而地析为德兴县,故今为德兴人
自盐铁十二世而生府君之父讳宏,亦有乡行。
娶齐氏,生府君
府君娶□氏,生二子,曰晟、曰易。
晟先卒,易今以修职郎致其事,而又有正思为之子,意者程氏其将兴乎!
正思虽不幸,而二弟亦知为学,是固未可知也。
乃书此碑,刻石墓左以俟。
墓在□乡□里某处。
晟之子曰端友,曰伯云。
易之子曰端诚,曰端蒙,曰端临,曰端本。
正思端蒙也,予亦已别识其墓云。
三年壬子秋九月丙子新安朱熹书。
蒙斋 南宋 · 张栻
 出处:全宋文卷五七四三、《南轩集》卷三六、《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》卷一○八、《古文集成》卷五一
番阳端蒙请予铭蒙斋,至于再三,予未有以言也。
它日因有感于果行育德之义,乃为之辞曰:
《乾》、《坤》既画,八卦是生。
八卦相乘,万象以明。
下《坎》上《艮》,其卦曰《蒙》。
其蒙伊何,源泉在中。
泉之始萌,其行未达。
虽则未达,而理孰遏。
君子体之,于以果行。
黾勉躬行,动畏天命。
泉之始萌,其势则止。
止乃日澄,源源遏已。
君子体之,于以育德。
笃敬不渝,静保天则。
惟养于中,大本攸立。
惟敏于外,达道攸饬。
内外交修,相须以成。
久而有常,则能日新。
我铭蒙斋,敢越斯义?
惟言之难,实以自厉。
凡百君子,有观于斯。
毋忽乎近,尚其懋之!